您当前位置:首页 > 观娱乐 > 主旋律实现作品和观众“双向奔赴”

主旋律实现作品和观众“双向奔赴”

小股迷 218信息网 2022-10-26 观娱乐

说到主旋律电视剧,早在1987年广电总局电影局就提出“倡导主旋律,坚持多样化”,鼓励影视创作要反映出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旋律作品的总体质量并不让人满意,一部分人物塑造脸谱化和口号

说到主旋律电视剧,早在1987年广电总局电影局就提出“倡导主旋律,坚持多样化”,鼓励影视创作要反映出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旋律作品的总体质量并不让人满意,一部分人物塑造脸谱化和口号化,甚至被视作不好看、没市场的代名词;另一部分又过度商业化,用“手撕鬼子”和“裤裆藏雷”败坏了口碑。

过去十年中国电视剧举全行业之力,终于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夯实了“主流价值+主流市场”双赢的新主旋律剧阵营,与观众实现了一场心潮澎湃的“双向奔赴”:2021-2022年度,以《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为代表,主旋律剧正式进入批量制造精品的稳定生产模式中,创作者努力提升剧作品质,年轻观众不吝为其“封神”;2022-2023年度,各大平台的排播榜单和招商片单上,主旋律剧数量之多、题材之广、表达之硬核让观众期待值不断调高,无论是已经被盖章“佳作”的《底线》《大考》《警察荣誉》,还是从杀青就一直被催播的《县委大院》《公诉精英》等,当下最受市场欢迎,最有品质保证,在收视率、关注度、话题热度、奖项量级、演员参与意愿等全维度占领制高点的,主旋律大剧当之无愧。

十年来,主旋律电视剧是如何一次次破题、破圈,成功赢得市场和观众的呢?

日常化个体化视角取代

说教、宏大叙事的讲述方式

在观众们的印象中,过去主旋律电视剧大多围绕宏大叙事展开,一定程度上框定了人们对于主旋律作品的想象,也影响了创作者和观众的选择。

不可否认,主旋律电视剧本身承载的价值引领和社会意义,承担“命题作文”,主创往往需要以某个历史节点或者当代成果为出发点来展开情节。通过十年摸索,重大题材电视剧逐渐找到了日常化视角、事件化、个体化的新叙事方式,取代了因为宏大叙事、说教意味过浓而与观众审美需求脱节的传统主旋律讲故事方式。

《功勋》在这方面非常有代表性。对主人公事迹的取舍标准明显往杰出人物的普通面倾斜,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具有很强的生活感和烟火气。这些从小处着手的细节刻画,避免了直白的宣教。功勋人物的事迹对于观众而言,像是一种模糊而宏大的集体记忆,而这些日常细节的填充使其变得接地气,让模糊变得清晰可感,让伟大变得具体生动。

《山海情》则将扶贫这一重大现实命题化解为一段温暖又不失热血的奋斗故事。《觉醒年代》更是不乏对历史人物生活琐碎细节进行刻画的段落。蔡元培冒雪三访陈独秀,第二次来访时,陈独秀在宿醉状态中赶忙出门迎接,险些出丑,一个细节就体现出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陈独秀第一次吃老北京涮肉时,模仿同桌车夫豪爽吃相的情节成为“名场面”。这些细节的设计淡化了主旋律电视剧的严肃性和陌生感,赋予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生命力,也大大提高了历史本身的亲切感。

在理想与现实、榜样与常人、

杰出与平凡间找人物塑造平衡点

不知不觉中,“高大全”、口号式的主人公已经退出了主流舞台,十年来主旋律作品不断修炼内功,在理想与现实、杰出与平凡、榜样与常人之间取得塑造人物的平衡点,歌颂集体情感的同时,也诠释着普通人的日常情感。

《功勋》中一个个如星辰灿烂的名字如何转化成好看动人的故事?主创尽量做到细节真实、逻辑合理,用真情实感去丰满人物,拒绝喊口号式的伪激情。例如雷佳音主演的《无名英雄于敏》单元,就写得非常动人,关乎国家安全命运的重大意义放在了背景,主要围绕于敏生活以及科研上的“难”,拆解伟大事业缔造过程中那些平凡细琐的“生活毛边”,找到了普通人与国家叙事有血有肉的关联。

《山海情》中的农村妇女水花,她的身上浓缩着千千万万个为生计操劳、为家庭无私奉献的农村妇女的影子。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实干家,她敢于吃苦、脚踏实地,凭借着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她的乐观精神感动了无数观众。个人情感的流露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也使其价值取舍更为真实可信。

《人民的名义》中,非脸谱化的人物刻画为其赢得了相当的关注,剧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有完整的家庭和成长背景交代,使得他们在官场中的选择拥有了依托,而不仅仅是套路化的“好人”与“坏人”之分。

以书写青春破题

主旋律找到年轻化新方向

2017年,反腐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刷新近10年电视剧收视纪录的成绩,打破了观众对主旋律的固有认知。近几年,主旋律在题材上呈现多元的发展特征:有突出不同行业精神的,有展现老一辈人爱国主义和奋斗历史的,有讲民生扶贫的,也有反腐倡廉的……这些作品打破了藩篱,扩展了主旋律类型叙事的种类和讲述的方式。同时将人物设定更加具有烟火气,消弭了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师长、朋友般的形象,让人觉得宛若眼前。

更为可喜的是,《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等作品还成功进入由年轻人占主流的社交媒体语境,获得了高口碑和高热度,主旋律已经成为爆款剧的重要输出阵地,也让市场和观众看到,主旋律并不意味着枯燥,正能量和娱乐性也不是天然互斥。只要内容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艺术形象和价值内核有感染力、穿透力,主旋律作品也可以有出色的市场表现,打动人心、成功出圈。

对于《觉醒年代》中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物,多数年轻人只知道他们的成就,觉得这些人物离自己很远,甚至还有些敬畏。怎样让他们走进年轻人心里?导演张永新曾经不止一次强调“立体的人”:“不只表现高光时刻,还要展现性格的多面性,家庭生活、个人性格,甚至是性格中的一些小瑕疵。”

剧中角色大都被赋予了完整的人物弧光。陈独秀是无畏、博学但也不拘小节的,他会衣衫褴褛大口吃饭,为了筹钱创办杂志,还“忽悠”人买自己的名字,还会在雪地里打滚。而这样的他,也有作为父亲的烦恼,会被两个儿子指责和不理解……在这里,他们身上的名人光环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立体的人,是有梦想、有不足、受挫折也不言弃的人。看着这些人的故事,年轻的观众很容易置身其中,也产生和剧中人的情感连接,在网络媒介中分享解读和体验。有网友就评价李大钊为“谁能不爱我们憨坨”。

另外,自2020年以来,“时代报告剧”概念诞生,继电影之后,单元剧的创作模式也成为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成熟模式。《理想照耀中国》《功勋》《在一起》《我们这十年》等剧,均采用对真实案例加工,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多个导演分头指挥,多个明星分工合作,主创团队集思广益的方式,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深、讲透,使观众能看着片子为之哭、为之笑、为之感动、为之自豪。

中国主旋律电视剧通过不断突破、主动拥抱观众,完成了话语姿态转变,将主流价值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从艰难突破到稳步前行,主旋律剧用10年炼成了独有的气质和风格,成为国产剧的最重要的新主流。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统筹/满羿

1.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并都会标明作者或来源,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二维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