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迷 新浪财经 2022-05-21 论财经
5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15个基点至4 45%;1年期LPR为3 7%,保持不变。
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后,5年期以上LPR今日下调!
5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15个基点至4.45%;1年期LPR为3.7%,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整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5年期以上LPR数据,上一次是在今年1月20日,该利率下行5个基点至4.6%。而且,本次也是自LPR改革以来,该利率创下的单次最大降幅。
那么,为何央行仅下调了5年期以上LPR报价?背后体现了什么政策含义?对房贷利率又有何影响?未来是否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为何只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
本次5年期以上LPR报价是2022年以来第二次下调,上一次调整是在今年1月20日,央行调整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0个和5个基点。此次调整也是自LPR改革以来,该利率创下的单次最大降幅。
那么,为何此次央行只下调了5年期以上LPR报价,1年期则保持不变?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这种结构性降息体现了在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时期,金融加大力度为实体经济纾困,提振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速。同时,这体现了银行主动让利,降低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成本,支持中长期信贷增长。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此表示,“1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动,或主要源于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以来的最低点,而居民房贷利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实际上,LPR报价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相互关联,一般来说,从LPR过往调整中可以看出,MLF利率的下降一定会引起LPR下降;当MLF利率不变时,LPR也有调整的情况出现。
“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信贷需求,稳住楼市运行,当前推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降的迫切性很高。更为重要的是,年初以来尽管房地产金融环境在持续回暖,但受疫情及行业本身运行规律等因素影响,楼市下滑势头仍在延续,其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正在加大。”王青表示。
此次下调背后又体现了什么政策含义?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指出:“这种非对称式降息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政策开始大力支持‘宽信用’,并且着眼于解决目前信贷结构差,中长期信贷迟迟没有修复的问题。”
5年期以上LPR下调对房贷有何影响?
“为助力房地产销售市场回暖,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推出房地产刺激政策,政策涵盖了公积金额度提升、首套房认定标准放松、财政补贴等诸多方式。”李奇霖认为,此次LPR利率下调无疑能够进一步降低居民的购房成本,助力房地产销售市场回暖。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显示,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除了有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之外,LPR利率下调也能够缓解居民背负的房贷压力,促进居民消费的回升。”李奇霖称。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也表示,从增量的按揭角度来讲,此次下调对于当下稳房地产市场、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有一定积极作用。此外,现金流还款压力也会减小,降低家庭还款负担,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达到促进消费的效用。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称,5年期LPR单独下调是针对房贷利率,当前5年期LPR主要的影响对象是房屋按揭信贷,与前段时间调低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政策遥相呼应,说明当前金融领域已经全面出手来稳定房地产市场。
那么,此次LPR下调对何种形式的房贷有影响?招商银行方面对新浪金融研究院表示,“此次下调对‘次年对应日调整’的LPR形式房贷有影响,即每年的放款日对应日为重定价日,参考值为调整时点最新公布的LPR,暂时对固定日调整的LPR形式的房贷没有影响。”
未来LPR利率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除了有利于减轻居民房贷压力外,此次LPR下调同样有助于提振企业融资需求。
温彬表示,我国4月企业部门票据融资加快增长,而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反映出融资需求不足。此次下调明显降低了中长期融资成本,有助于帮助企业尽快扭转预期、提振信心,加快完成复工复产,从而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对于未来LPR走向问题,王青认为,未来LPR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央行仍可能会通过MLF利率下调,直接带动5年期LPR报价进一步下行。
未来可能还会有哪些相关政策出台?
“为切实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接下来通过降准降息更大幅度地引导贷款利率下调,尽快推动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降转升,进而为下半年经济有力复苏创造条件,有可能成为接下来货币政策操作的另一个重要着力点。”王青指出。
李奇霖表示,后续可以关注央行是否会进一步完善或推出新的货币政策结构性工具,以此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另外,针对再贷款工具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比于公开市场操作等,再贷款的透明度会低一些),也可以关注后续央行是否会对此进行完善。
1.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并都会标明作者或来源,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